教学研究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数智赋能 素养启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科技素养课程研讨会

“数智赋能,素养启新”,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1月7日,在办公楼528会议室组织开展了“科技素养课程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为提升我院科技教育水平出谋划策,本次会议由云彩霞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云院长指出今天,我们召开科技素养课程研讨会,旨在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科技素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科技素养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集思广益,为我院科技素养课程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会上,学院教师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

首先,在科技素养课方面,针对《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赵暄老师围绕生成式AI应用通识教育,策划了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课程。他设计的16学时课程体系包括八大核心模块:从AI概述入手,深入讲解AIGC的基础使用方法,到提示工程等进阶技巧,还涵盖了AI图像生成技术以及安全伦理议题。他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易用性,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实践案例,帮助非技术背景的学生掌握AI应用技能。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致力于培养能在AI时代脱颖而出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课程,张书霞强调,本课程紧紧围绕通识教育核心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和数据能力。同时,作为通识类课程,本课程服务于具有数据素养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尤其是文科)大学生。该课程目前资料有:精美PPT、微视频、试题。


王亚楠老师对《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进行了分享,她强调,16课时的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作为通识课程,主要围绕着吸引学生的兴趣展开,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手把手教学。


在专业重点建设课程方面,大数据专业教师王亚楠指出,56课时的python程序设计,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建设时要主要围绕着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前沿性和时代性、加深教学手段的智慧化水平以及考核评价的全面性进行展开。

最后,在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中,我们的科技素养课程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我们共同探讨了科技素养课程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成果将为我院科技素养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回顾研讨会的过程,我们深感科技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课程创新,确保研讨会成果的落地实施。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继续关注和支持我院的科技素养教育工作,共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同行,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祝愿大家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