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引领未来:AI赋能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新范式”论坛顺利举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交叉学科的融合,加强信息类专业与其他领域的深入交流,激发跨学科研究的新兴热点,践行“中国制造2025”,落实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10月30日-31日,由燕京理工学院主办,燕京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国云宏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智能引领未来:AI赋能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新范式论坛”在燕京理工学院顺利举行。
01开幕式
莅临本次论坛的有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吴汶燕教授,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王万良教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林子雨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崔晓晖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严明教授、厦门大学大数据研发与教育中心副主任夏小云、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龙启铭、亿创宏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坤、河北秦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磊、华清远见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技术部主管韩雁泽,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丽芬、副院长云彩霞,党总支副书记刘伟和教师代表。云彩霞副院长主持本次论坛。
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吴汶燕教授表示,学校始终秉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协作育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科研成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AI与信息人才的紧密结合,促进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助力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信息科学人才。
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吴汶燕为特聘教授王万良、林子雨、崔晓晖、严明以及社会导师林坤、闫磊、韩雁泽颁发聘书。这些优秀的教授和导师的加入,为信息类人才的成长搭建起更加坚实的桥梁。将激励学生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助力他们在数字技术领域披荆斩棘,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数字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河北秦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磊为ICTD数字人才培养基地授牌。闫磊董事长指出在此人工智能浪潮时代,与燕京理工学院同行构建一个开放、共享互动的学习平台,携手打造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促进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为政府、行业、企业、院校提供高效的联动平台,促进产业升级和地方新经济发展。以“专”“全”“深”“新”四字高度概括数字化人才培养深度合作项目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石和前行指南,不断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信息人才。
02专家报告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万良教授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题做报告。王万良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地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这一变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遇。他强调,教育应当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向创新教育的方向转型,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此外,课程思政也应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崔晓晖教授以“行业类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及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题做报告。崔晓晖教授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及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强调以强化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夯实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目标,培养具备深厚人文底蕴和扎实科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能够灵活运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课程体系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专业知识体系重构为导向,构建“三纵三横”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形成跨学院、跨专业的“人工智能+领域”课程群,加快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生态。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严明教授以“AI时代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题做报告。严明教授深入阐述了研究背景,在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不断进步的当下,人们对创新文化体验和高质量文化产品需求增长,文化科技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介绍了文化科技融合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展示了当前的发展态势。重点强调了AI技术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为大家揭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详细展示了文化科技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对其实际应用有了直观感受。最后,严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林子雨副教授以“高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和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为题做报告。他强调三个中心的转变,即以教师转向学生、以知识转向能力、以计算转向数据培养学生“数据赋能”的能力。表示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融合交叉学科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需求。最后,林子雨副教授展示了厦门大学大数据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华清远见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技术部主管韩雁泽以“职场技能培养与职业规划从嵌入式到人工智能”为题做报告。从嵌入式背景出发,嵌入式技术涉及交通、医疗、家庭、制造等多个领域,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多种关键支持和基础。他强调重视学生职场技能的培养,学校与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提高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随后,与会领导嘉宾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学院专业设置提供宝贵的经验。
亿创宏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坤以“新技术时代下物联网学科技能探究-提升创新意识和项目思维”为主题作报告。从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切入,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物联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信息学子的毕业课设点亮思路,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接着,林导师从物联网行业前景出发,以详实的数据阐述了该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指出,物联网作为连接万物的关键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激励同学们努力掌握物联网技能,扎实理论根基,丰富实践经验,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未来创造更多辉煌。
河北秦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磊为“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他详细地阐述了本次大赛的赛程。从初赛的考试形式、涵盖的知识范围等具体安排,到复赛的实践操作环节的要点、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再到决赛的场景和要求,使同学们对整个大赛的赛程有了清晰而全面的认识。运用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案例向同学们表明,数字技术人才在网络安全这一关键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着重强调,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希望,应该将科技报国这一伟大理念切实落实到日常的实践行动中,积极投身于网络安全领域,为保障网络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华清远见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技术部主管韩雁泽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阅历,围绕嵌入式系统概述、人工智能等方面内容,做“职场技能培养与职业规划:从嵌入式到人工智能”的主题报告。他从简历入手列举了几个招聘实例,将嵌入式相关就业岗位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同学们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了初步认识。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知识共享的卓越平台,更是紧密联结各方的坚实桥梁,为AI技术人才培养注入强劲活力与动力,充分彰显了燕京理工学院推动交叉学科融合、培育创新人才的决心,有力凸显了校企合作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合作的期待。我们坚信,借此次论坛,燕京理工学院能更好地洞察AI行业前沿需求,让教育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为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宝贵的思路,打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构建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助力AI人才培养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