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首页 > 师资队伍

重基础聚方法 融智慧升能力 | 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教师赴哈尔滨参加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第八期教学骨干高级研修班

为准确、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内涵建设,促进我校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素养的提升,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教师赵燕,于2025年6月13日-16日参加了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电子线路研究分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浩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第八期教学骨干高级研修班”。 本次研修以“重基础聚方法,融智慧升能力”为主题,探索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的高校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理论、实验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以双一流建设、课程思政的教学问题为导向,结合理论、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个人发展与团队成长等具体问题,分享一流课程建设、数字教材建设、AI赋能教学、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教法、课程内容组织、教师素养提升等第一手宝贵经验。 研修期间,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精品示范课分享、面对面交流、公开课点评等多种形式与参加研修班的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对相关理论、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专家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线精品课负责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华成英先生做了题为“如何上好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电路与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郭宝龙做了题为“能力为核,AI赋能,国家一流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的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出版事业部电子电气分社分社长、副编审欧阳舟做了题为“电类一流数字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李琰做了题为“DeepSeek等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的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广西大学生电子竞赛组委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广西教学名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赵中华做了题为“桂电电子竞赛团队建设经验分享”的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信通学院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符均做了题为“非技术能力与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的报告。  

   二、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组委会组织13位专家教员分别从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智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体现、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与打磨、AI赋能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流课程建设、电子竞赛组织与实施、电类基础课的系统框架的构建等13个主题与研讨班的43位学员进行面对面深度交流。  

   三、专家现场赠书寄语    

  为深化教学传承与文化积淀,华成英教授、郭宝龙教授、侯建军教授、王俊教授、李琰教授五位专家教员,将凝聚学科精髓的珍贵教材亲笔签名并递送至每位学员手中。


   四、颁发结业证书   

  活动最后,组委会为研修班的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这一仪式不仅是对学员们培训期间学习成果的肯定,更承载着深切的期望——希望学员们能成为传承这些经验的桥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将其传递下去。如此一来,便能让更多学生从这些经验中受益,助力他们在学习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提升。  

   通过参加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第八期教学骨干高级研修班,从华成英先生的报告中学到了如何解决“教”与“学”矛盾的对策以及如何好做课堂教学设计;从郭宝龙教授的报告中学到了如何协同主线法、开窗接口法、科学思维训练法、高阶案例实践法和数字化教学法进行一流课程教学改革总体设计;从欧阳舟副编审的报告中学到了数字教材的建设思路;从李琰教授的报告中学到了如何有效利用AI工具;从赵中华教授的报告中学到了如何进行电赛组织和培训;从符均教授的报告中了解了如何将电子信息类工程与社会课程中的伦理与思政结合研究。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环节,与赵中华教授深入交流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和学生的培训模式;与孙淑艳教授交流了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助力实践教学改革。  

此次培训如同一扇望向教育前沿的窗,让我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开拓认知边界,系统汲取了专家团队在一流课程建设、数字教材研发、AI技术赋能教学、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教法革新实践、课程内容结构化组织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领域的前沿经验与实操方法论。这些凝结着一线教学智慧的宝贵成果,既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范本,更是可迁移应用的教学财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的终点恰是实践的起点。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课堂为试验田,把培训所学的理论框架与实操技巧深度融入教学场景——从课程设计的逻辑重构到数字工具的精准运用,从 AI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到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落地,在躬身实践中完成从知识接收到能力转化的闭环,以知行合一的探索加速专业成长,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土壤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