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之“感恩父母”(一)
心存感恩,方得始终。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人在几千年前就为我们留下了做人的真谛。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内心获得平静和幸福的来源,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当你认真地去感恩时,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这么多人和事都值得你去感恩;当你向别人投以感谢、微笑时,你也会感觉到世界在变得美好。
为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基层群众,促进我校德育实践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为了凸显燕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的责任感,充实寒假生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了寒假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研学二十大,深入基层调研,“返家乡”实践,感恩家人,重返母校,宣传家乡故事几个方面展开学习调研类实践,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01
韩佳璇
寒假到了,大学生活也变得清闲了一点,我就想到了可以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也可以帮助自己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对学习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次的劳动,让我体会到了平时家长做家务的不易。作为大学生,学校中的生活不是我们的全部,人文生活体验同样重要。
02
李文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就会想起一位慈爱的母亲正在烛光下怀着缕缕不舍之意的为远行的孩子赶制衣服的情境。这使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每位父母不都是这样吗?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尽管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做上了标记,青春一去不复返,但是他们仍然在这条奉献之路上前进着。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不求我们回报的,可是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那份深藏心中回报父母的意识逐渐萌芽并愈发强烈,作为一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我决定这个寒假借学校组织的感恩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平时,我回到家里几乎是什么也不做,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就连一些擦桌子、拖地、买菜、洗碗这些简单的家务活也没做过。
我要慢慢学习做这些家务,帮妈妈分担一下辛苦。想想如果我做好了这些家务那妈妈上班前就不用急急忙忙地打扫卫生了;下班回到家也不用买菜了,因为我已经为家里准备了足够的菜;吃完饭我帮妈妈洗碗,妈妈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了。想着想着,我开心地笑了,原来我可以帮妈妈这么多的忙呢!好,现在就做。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桌子和地板都擦干净了,然后上街买菜。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妈妈下班了,看到屋里十分整齐而且冰箱里装满了蔬菜,她高兴地几乎流出了泪花,还说了一句:“我的宝贝长大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我也感到十分的自豪。这次感恩活动,不仅是我明白了:爱在回报中升华。更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感恩的快乐,最后我想说:将感恩继续!
03
张文杰
似乎是人越大就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每次,应对着长达三个月的假期,我有的不是能够不上学的兴奋,而是陷于无聊的的痛苦。确实,一个百无聊赖的假期是痛苦的,没有作业的压力,没有家长的唠叨,没有老师的叮嘱,更没有同学的陪伴。于是,电脑、电视成了我们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而我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宅男宅女。因为我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宠爱着,所以很少做家务,连抹布都没碰过。上学时,天天只顾着学;放假时,心里就只有玩了。我要改变,这种一沉不变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在挥霍生命。让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我决定从做家务做起。平时看妈妈在忙活,耳濡目染了些,做起来才不至于太生疏。明天爸爸妈妈都有事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想我大概能够大展身手了。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走向一曲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了大学生树立担当意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甚至是以后步入社会后,燕理学子们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走向成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用自己所学推动祖国伟大的繁荣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