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开展燕京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寒假将至,为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基层群众,促进我校德育实践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经研究,决定开展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伴随同学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现就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活动主题
奋进新时代,争做新青年
2.参与人员
2021-2023级全体学生(21级专科、22级专升本除外)
3.活动时间
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31日
4.活动内容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本着就近、就便、高效、安全的原则,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以组队的方式,自主组织选择实践地点,开展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如下:
01.度过一个研习践悟新思想争做时代传唱人的寒假
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理论社团的力量,通过招募宣讲员、组建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大学习”“学四史”等主题的宣讲活动,深入到乡镇农村、城市社区、校园等地,开展有实效、成品牌、可持续的宣讲活动,以青年之声传唱时代强音。
02.度过一个深入基层调研的寒假
动员学生充分深入基层,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组队、调研、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选题方向及调研报告格式详见附件2。
03.度过一个青春引领志愿服务的寒假
利用寒假假期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青春引领志愿服务,加深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春引领志愿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04.度过一个“返家乡”实践的寒假
紧紧围绕“奋进新时代,争做新青年”主题,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通过学生家乡为纽带,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通过返乡实践,开展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兼职锻炼等活动。
参与同学需要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05.度过一个感恩家人的寒假
进行“感恩父母”家庭活动,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鼓励返乡学生为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向家人汇报一下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陪父母聊聊天交流一下感情,为父母减一分辛劳、送一份亲情、添一份温暖,感恩父母的抚养和培育,树立成人意识,争做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
06.度过一个重返母校的寒假
以感恩母校,宣传燕理为导向,回到高中母校结合自身大学生活的经历和感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当今大学生活的真实面貌。看望一下曾经谆谆教诲的恩师,为他们打扫一次办公室,整理一次办公桌,并诉说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在新年到来时为恩师献上新春祝福并将我校新春福袋送给恩师,向他(她)道一声感谢;做一次使者,搭建一座桥梁,把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告诉广大同学并展望未来;在征得高中班主任同意的情况下,参加一次班级的主题班会,与学弟学妹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向母校的老师们和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向高三学生介绍我校优越的办学条件、国际化特色培养等,激发学弟学妹们对我校的向往,引导学弟学妹们关注、报考我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学习方法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让高中的学弟学妹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鼓励他们奋发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07.度过一个宣传家乡奋斗故事的寒假
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在党的带领下发展建设的奋斗故事,包括但不限于红色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脱贫致富故事、绿水青山故事、移风易俗故事等,主体可以是地区、群体或个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可拍摄短视频、照片,人物访谈、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讲好家乡生动故事,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求结合自己对家乡所了解到的奋斗故事写一篇介绍。
08.度过一个服务社区的寒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同学们的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故将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结合,鼓励同学们在寒假走进社区,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以日常报到为主,就近就便向周边社区报到,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发挥专业特长,围绕地方和基层重点工作领域,创造性培育实施工作项目。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社区治理,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困难救助等基层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计献策、开展服务;开展课后服务,围绕思想引领、兴趣培养、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等为阵地依托,常态化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组织社会调查,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研究课题、兴趣爱好和基层需要,访民情、察社情、知国情,有针对地开展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成果;开展文体活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律、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以书法、绘画、歌曲、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基层团建,协助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开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参与基础团务、活动设计、项目实施等。
征集要求
为更好的宣传同学们的实践成果,同学们可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并配以3-5张实践图片及一个实践视频,以“班级+姓名+实践主题”为文件命名,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1165921708@qq.com。
心得体会需要以word形式单独放在压缩包中,图片要求高清无水印,尺寸1280*960以上存为JPG或JPEG格式。视频要求三分钟以上,画面清晰, 分辨率720*276像素以上,比例4:3或16:9,格式为FLV或MP4。
寒假社会实践主要负责人:
张文杰:18831205863
雷依婷:18134289317
张涵:1732536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