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院聚焦

首页 > 信院新闻 > 信院聚焦

家访零距离,师爱伴成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大家访活动(八)

在我们的一生中,第一任教师就是我们的父母。家不仅被中国人看成是人生的起点,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原点。人生是从家开始延伸出去,逐渐接触更大的世界。在暑期过半的时刻,张建飞老师对自己所带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活动,跋山涉水驱车近六百公里来到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了解部分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时隔两年再次对刘志昊、陈风达、张佳璇三位同学进行了走访,两年不仅见证了他们家庭的变化也见证了学生的成长!

刘志昊同学是电子信息工程2002班的一名同学,同时也是学院新闻中心的主要学生干部,负责学院各项活动的报道等工作。在老师的印象中志昊是一名性格稍微内向的同学,在学习上比较踏实,成绩比较优异。在与母亲的交谈中,母亲曾提起在高中期间也曾有过叛逆和放松时刻,最终经过自身的努力考上本科,父母还是比较满意。在聊天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姐弟两是父母的骄傲,同时也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未来就业的期望。在家访过程中张建飞老师也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理念传达给父母,同时也聊起学生大四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父母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中就业,但学生想遵从自己内心声音在外拼搏闯荡两年,给自己一次机会,聊到此处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表示出从心底还是有些许担心但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与母亲的交谈中老师对志昊在工作中的积极进取和处事态度给予肯定并表示这三年收获满满,同时也希望在参与学院组织活动中在与人交往的能力方面更加着重锻炼,希望在大学最后一年能够收获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张建飞老师与刘志昊母亲合影)

陈风达是电子信息工程2001班同学,同时也是班级团支书。时隔两年见证了风达由一名普通同学慢慢的成为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不仅严格律己且为班级工作无私奉献,在成绩上也不断的提高。对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和在校学习表现也和母亲姐姐进行了交流。在家访中,得知姐姐也是一名教师且在去年成家,在交谈中,张建飞老师对风达同学提出要向姐姐学习,在学习上多和姐姐交流,并且问道让家里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时?姐姐回答道“在我出嫁那一天,风达就在卧室门口远远的望着我,默默的看着我也不敢靠近,后来送我出嫁,每每想到这个情景莫名的感动”,后来姐姐煽眼泪下,姐两相互拥抱,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血缘关系所谓的亲情吧,话语不多但互相惦念!在后来交谈中也了解到陈风达同学预约了附近的自习室,每天按时按点按计划的在备考考公学习,也希望他能够如愿!同时,在与母亲的交流中对风达同学给予了肯定,在任团支书这一年为班级同学积极服务,对待老师交给的事情认真负责。风达同学属于内向慢热型男孩,不善言谈,在这方面母亲也提出今后还需要多多锻炼。在交谈中,也和家长提到孩子性格稍微有些内向,在平时学习工作中也有意锻炼他,帮助他在交际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大学是一个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过程,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铺垫的过程。

 

(张建飞老师与陈风达同学及母亲、姐姐合影)

张佳璇是电子信息工程2002班的一名同学,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三年来见证了他从学院学生会担任宣传部学生干部到学生会主席,从一名普通的同学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在21年的家访中让张建飞老师对佳璇同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到他的当兵历程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直到入伍通知下来后才告知父母,这让我佩服不已,也了解到佳璇同学的成熟稳重。在两年的相处中,也看到佳璇同学对于自身不足之处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得知佳璇在初中时就是大家口中经常提到的“刺头”学生,打架、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这些词语可能就是初中时期对他的标签。也许正是有了当兵这一经历,让他“脱胎换骨”。在学生会这两年的工作,尤其是在负责宣传工作方面,佳璇同学从一个小白到技术熟练的掌握都是自己自学成才,在组织学院重大活动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每一项活动中有有他的身影,并且成绩始终排在专业前列。通过与班级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信工2002班在2022年获得河北省“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2023年4月获得河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不仅成就了小我,也实现了大我!在家访中了解到,他一直在家中自己备考考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业规划也给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并且鼓励该生全力以赴,争取明年能后一次上岸,实现自己的理想!


(张建飞老师与张佳璇同学及父母合影)

辅导员“大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确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一方面可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支持,同时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为学生的成才成长共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