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技入乡村,反诈宣传入人心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一)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在年轻人享受着智能时代各种便利的同时,大量新鲜事物却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老人阻挡在外。在互联网深刻地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遭遇了边缘化。不会发红包、不会发照片、不会使用导航、不会用微信、不会用视频、不会用网约车、不会移动支付,在路边招手拦车,却发现那些明明空着的出租车却不带他们……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却格外困难。
我校为了激励学生们多去关注老年群体,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进而激发和培养广大青年对老年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解决老年人在生活、就医、办事中遇到的智能技术运用困难。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暑假期间开展了“智能手机”课堂,通过手把手的教老年人使用手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以及向老人介绍各类新型诈骗的主要套路及防范技巧,提高老年人的反诈意识。让老年人不与社会脱节。
王旭
关爱老人,我们一直在路上。老年人社会活动明显减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在与老人进行“真心话大冒险”活动时,我看到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脸。老人退休后,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老年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与此同时,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
在社区生活中,存在部分老人提出缺乏精神娱乐生活的问题,社区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布置宣传栏美化社区环境,增建社区健身器械,方便老人们运动放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给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也一定程度上满足的老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这更需要青年志愿者们能够挺身而出,加入到助老为老的大流中来。我感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老助老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也需要青年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只要小手牵大手,我们一定能为老年人打开一片广阔的天空。
蔡佳月
趁着这次活动,我在家给姥爷介绍了手机如何设置字体大小、设置锁屏密码、下载和删除软件等基本操作,并重点介绍了微信的各项功能及用法,例如如何使用微信语音、视频通话、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和更改备注等。智能生活无处不在,滴滴打车,微信支付等,如果不引导老年人进入智能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诸多的不便。过去老人在家里,接受外界信息依靠电视,但是获取信息不全面也不及时。如果引导他们进入智能生活,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会变得更强,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因此,大家应多关注老年人的网络生活,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温度。
杨雨彤
今天我们团队开展了信息科技入乡村,反诈宣传入人心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发生,尤其是老年人防诈意识十分薄弱。7月7日上午去附近的乡村为村里的老人进行反诈宣传以及智能机的使用。在了解老人对诈骗的认识后我们了解到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上当受骗。在生活中,不少老人在电子产品面前遭遇了束手无策的困境,例如:不会网络购物,不会手机预约看病,不知道如何线上发红包,等等。当老年人成为数字时代的边缘群体,不仅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开设智能手机培训课的初衷就是消弭“数字鸿沟”,让这些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人重新与时代接轨。我们又向老年人讲解了智能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拍照,录像等。以及如何上网查询信息、新闻等。
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了老年人的力量很薄弱,在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我会尽所能地帮助老年人。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一具有“时代感”的社交工具,意味着老人与外部世界的社会联结没有那么高效、顺畅,意味着与时代“脱节”。科技改变生活势不可当。年轻一代在追随科技潮流的时候,请一定要关心一下身边逐渐年迈的长辈亲人,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教我们一样,教会他们一些东西,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带上他们一起享受新时代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