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实践,燕理在行动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青春助老实践团开启乡村关怀之旅(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农村老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难题,燕京理工学院青春助老实践团于 2025 年 7 月 10 日和 11 日,分别走进小庄村和翟家庄村,同时在衡水市、廊坊市等地同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老人的生活状况,并针对性地开展了数字技术教学与防诈骗知识普及,用青春力量为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温暖与保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7 月10日,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抵达小庄村,刚到村里,团队成员们就兵分几路,带着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成员们带着真诚的笑容,用亲切的问候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开启了一场场真挚的心灵交流。 问卷内容涵盖了老人的经济来源、健康状况、日常需求以及居委会帮扶措施等多个方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聚焦了解村中老人的经济来源结构、健康状况与日常医疗需求、生活照料情况以及村委会现有的帮扶政策与效果。问卷调查过程中,面对视力不佳的老人,成员们便逐字逐句念出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解释专业术语;遇到听力退化的老人,就凑近耳朵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反复说明,直到老人听清理解为止。 完成问卷调研后,一对一访谈随即展开。成员们搬来小板凳坐在老人身边,围绕智能手机使用频率、遇到的操作难题、对数字技术的需求等内容细细询问。当老人讲述因不会线上挂号而耽误就医时,成员们握着老人的手轻声安慰;当老人说起想给远方子女发视频却不知如何操作时,成员们认真记下需求并详细教学。多位参与学习的老人表示,经过大学生“手把手”的指导,对智能手机不再那么畏惧,掌握了实用的新技能,尤其是在预约挂号和与远方子女视频联络方面收获很大。 7 月 11日,实践团转战翟家庄村,成员们首先开展了调研工作。当了解到村里不少老人曾接到过诈骗电话时,成员们决定将防诈骗知识普及融入交流之中。他们没有照本宣科地念资料,而是结合老人的生活经历举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常见诈骗手段。遇到老人有疑问,就停下来详细解答,比如解释“为什么不能给陌生账户转钱”“接到可疑电话该找谁核实”,确保老人们真正听明白、记在心。指导老师全程参与,不时补充讲解,强调提高防诈骗意识对维护老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引导老人们树立安全防范观念。 在数字技术教学环节,翟家庄村的老人们积极性很高。队员们根据老人们的需求,重点讲解了微信的视频通话功能和微信小程序使用。教学间隙,成员们还和老人聊起家常,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耐心回应每一个话题,原本单纯的教学变成了温暖的陪伴。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深刻体会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团队成员表示,此行收集的数据将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完善农村养老支持体系提供青年视角的建议。 展望未来,燕京理工学院青春助老实践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丈量农村养老现状,用技术传递关怀,不断探索创新助老服务模式,为农村养老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学校也将持续为实践团提供支持与指导,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到关爱老年人、助力农村振兴的队伍中来,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壮丽篇章,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磅礴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