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院聚焦

首页 > 信院新闻 > 信院聚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升高校 AI 领域科技创新、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的号召,提高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推动 AI 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在新 E 代数智未来产业的支持下,燕京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 2025 年 7 月 17 日 - 19 日,组织专职教师姚浩和蒲伟生赴北京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参加全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


当前,AI 正深刻重构教育生态,如何借助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体实现教学革新,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课题。此次由百校千课共享联盟主办的培训,以 AI 大模型实践应用为核心,通过讲师讲解、动手实践、交流分享及企业参访等形式,帮助教师提升对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编程助手智能体等工具的应用能力,助力推动 AI 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培训内容丰富多元,涵盖 AI 大模型发展历程、提示词工程技巧、AI 增效工具实操、个人知识库搭建方法、智能体创建流程以及辅助教学系统设计思路等,重点围绕 AIGC 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核心路径,包括智能教学资源生成,如自动化生成精美课件;多模态数据分析,基于学习行为精准诊断学情、预测学习效果;代码生成与算法优化,提升科研项目开发效率等关键技术模块,为构建智能化教学管理体系和科研协作平台筑牢技术根基。

3 天的培训中,姚浩和蒲伟生两位教师积极投入。他们与业界专家、兄弟院校教师深入交流,在讲师引导下,通过热烈的讨论和反复的实践,梳理清了 AI 基本原理,明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技术对生成式 AI 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 DeepSeek 等大模型基于提示词生成内容及优化输出的核心机制。


他们深入探索了大模型在教学全流程的应用:备课环节快速生成教案、整合资源;授课时生成案例与互动内容;练习环节生成个性化习题;学情分析中定位知识薄弱点;评价阶段辅助生成评估报告。结合具体案例,如设计《编译原理》教学方案、分析考试数据等,直观感受应用实效,并参与设计教育智能体,整合大模型与教育场景需求,形成闭环支持系统。

通过此次培训,两位教师系统掌握了 AI 大模型在教学流程优化、数据分析等场景的深度应用能力,为学院教学科研注入新动力。未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探索 AI 大模型对教师的赋能路径,助力高效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