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2024年活动总结分享会
为进一步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和工作规划,1月7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办公楼528会议室组织开展了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2024年活动总结分享会,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学院全体教师参与了交流,会议分别从科技素养课、专业重点建设课程、教学比赛、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外出学习交流、大数据实训平台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全面总结了2024年度的工作、教师学习与成长情况。本次会议由李丽芬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李院长指出本年度依托于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的平台,学院工作稳步推进,科研成果颇丰,学科竞赛屡获佳绩。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提升显著。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培训,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学院教师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
软件专业李瑞东老师首先汇报了软件工程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课程建设计划涵盖完善课程内容、设计实验、制作线上课程等。之后又分享了线上课程制作的经验,包括编写大纲、制作简单PPT、录制代码操作视频、撰写脚本、现场录制及反馈修改等流程。
物网专业陈晓芳老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分享,他指出,这门课程是针对物联网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学生对电子线路分析的畏难情绪,知识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课程教学组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力图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开阔学生学习思路,强化电子线路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系统观念。在线下,今年尝试应用模电口袋实验套件,结合虚拟仪表对电路参数进行调试和观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教师将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和凝练,参与教学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在教学比赛方面,李卿老师从教学比赛与教学案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强调,赛前要抱有积极开放的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将比赛视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就算不得奖,下次比赛也能用上。赛前积极准备,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以便能反复修改,提升质量,细致专注。在准备过程中,要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避免分散注意力,专注于比赛本身的知识内容,通过观看历届获奖选手的资料,提炼优点和亮点,为自己的比赛提供参考。根据比赛需要,反复斟酌PPT内容,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比赛中要做到脱稿、流利、自信,和评委要有必要的眼神交流,语言的表述要有节奏感,快慢高低自然得体,能够牵动听众的注意力,让评委认为你准备充分,有气势。掌握比赛的评分标准,突出重点,通过严谨的措辞,突出教学案例的重点。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反复练习,不要说与案例无关的话。参加教学比赛可以充分提升自身水平,为后面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学院几名教师分别分享了2024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外出学习交流情况,赵燕和王娇娇老师分别对2024年工作总结进行了分享。赵燕老师分别从教学改革情况、实验室工作情况、培训与交流活动情况和其他工作情况四个方面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她分享了综合性电路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做法,介绍了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和通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同时也对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收获进行了分享,最后还介绍了组织“第一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营”活动的感想;王娇娇老师主要做了关于课程改革的分享,她强调,《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及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作业抓学生学习态度。《软件工程》课程需要不断完善视频名师课程学习,要做到多课本研读,咨询名师,以项目串知识。
孙丽云、季婷婷等几位老师对2024下半年外出学习交流进行了分享。孙丽云老师首先对参加第六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进行了分享, 在“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教育创新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4个问题及4个关键技术,同时也提出建立一个自主可控大模型的总体目标;季婷婷老师对参加第16届蓝桥杯师资培训会进行了总结,汇报了在蓝桥杯培训中的收获和感想,她认为,参加蓝桥杯培训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尤其在培训过程中深入学习了编程核心知识,如算法优化、数据结构应用等,夯实了专业基础,提升了编程思维和代码编写能力。同时在与各位领导老师的交流探讨中,也拓宽了教学视野,为今后指导学生参赛积累了宝贵经验,增强了教学自信。
宋晓华老师对参加2024京津冀电子信息类专业群院长教学论坛及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分享,她指出,此次论坛聚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热点,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课程改革、专业群协作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达成了许多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应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协同合作,深挖教育教学改革潜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宋晓芳老师对2024第十三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与名师论坛进行了总结分享,她指出,通过一系列特邀报告和专题论坛,接触到了认知智能、深度学习、跨媒体智能、AI基础软件及金融AI等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快速进展,也让我们快速了解到AI技术如何迅速渗透各行各业并带来变革。此外,AI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智能的辅助手段,提高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任文凤老师总结了参加第20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论坛的感想,她强调,参加此次论坛,深感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的紧迫性。论坛展示了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强调了跨界融合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应将这些前沿理念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以适应电气工业快速变化的需求,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
王芳老师对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类课程能力提高高级研修班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此次研修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育专家,涵盖了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实践,特别是在软件工程与数字化建设方面。全国计算机类课程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搭建了一个优质的平台,有助于拓展教师教育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们在教学和学术领域有更深层的理解,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蔡小庆以“计算机专业教育创新研讨会”为主题,分享了成都东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举措与成效。她强调,基于研讨会思考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改进的方向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更新课程体系,融入热门技术案例,增强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最后,刘淑艳老师对大数据实训平台培训进行了分享, 大数据实训平台培训主要提供大数据、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大讲台数字化人才在线实训平台:专注于大数据培训和人工智能培训。这个平台提供智能化、高效率、重实战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课程包括大数据开发与运维、数据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与算法等多个方面。
华为云的大数据智慧实训平台:这个平台集教学管理、实战管理、实验环境、科学研究、技能培训于一体,侧重于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大数据实战案例。它提供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企业级实验工具,旨在提升师生对大数据的开发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此次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活动交流分享会,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全面回顾和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动员。通过这次会议,学院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新的一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