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开启成功就业之门
燕京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具备创新精神的新型大学,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致力于培养“四会五有”人才。信息学院作为燕京理工学院所属二级学院,始终紧跟学校的步伐,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了校企合作道路。为深入了解“2+2”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我们采访了校企合作中清华紫光企业主管王英伟老师。 采访王英伟老师 在与王老师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信息学院自2006年开始实行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认真分析与探索,针对软件、计科两专业实行了“2+2”教学模式。他说:“清华紫光很高兴与信息学院进行合作,信息学院的莫德举院长、王道恒书记在教学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对于学生们的培养非常用心。信息学院的计算机设备、实验室设备等硬件设施十分齐全,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利,也为我们的教学培训工作提供了较大帮助。 校企合作同学认真上课 当提到校企合作对于企业以及学生的好处时,王老师说:“我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对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的方式,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的具有创新型、科技型、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由企业中富有经验的工程师或部门主管担任导师,对学生进行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培训,更有利于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对于信息学院的学生来说,经过培训后,他们的专业能力可以直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清华紫光校企合作上课 王英伟老师曾是北方学院2005级的学生,在企业中锻炼了一段时间,作为校企合作中清华紫光企业的主管老师,他说:“在清华紫光企业中,所有员工需要做到‘听话,出活’。首先‘听话’是根本。踏实、懂事、听指挥是作为一名合格员工的标准;所谓‘出活’便是将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不断优秀的完成任务,这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员工。我希望,燕京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校企合作中,重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在当今社会中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通过对王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校企合作的意义与企业方面需要的人才类型,让我们谨记燕京理工学院“勤奋创新,璞玉成器”的校训。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锻炼自己,奋发图强,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里立于不败之地。